文化導向地理資訊系統教材(電子書)

2009年9月29日

公眾參與式地理資訊系統PPGIS培力營

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在花蓮壽豐鄉牛犁社區舉辦了一場PPGIS(公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培力營工作坊。由台灣大學蔡博文教授的團隊規劃一系列的課程,從理論、應用、實務及技術面介紹PPGIS的完整操作流程。筆者有幸參與部分課程的講授,在此提供課程講義(筆者負責的部分)及相關補充資料給有興趣的讀者們參考。

image 
圖1.PPGIS培力營上課地點:豐山社區圖書館

image
圖2.豐山社區圖書館電腦室(電腦設備比我們學校還好呢)及上課情況

第一部分:公眾參與式地理資訊系統(PPGIS)簡介

1.所謂PPGIS?

運用地理資訊系統技術的同時,承襲"參與"的概念,以地理資訊系統作為公眾參與的平台,提供社區民眾對社區議題或公共事件的學習(Learning)、對話(dialog)、辯證(debate)、妥協(compromise)的環境,期能達到溝通(communication)、合作(cooperation)、協調(coordination)、整合(collaboration)的目的。

2.PPGIS能協助我們做什麼?

PPGIS主要能協助社區民眾凝聚共識、從而做出符合公眾利益的政策決定。在技術面上,PPGIS能有效儲存調查及討論的資料、社區共識及決策過程的紀錄,並將之展現在地圖、3D多媒體的系統環境中,能有助於在地知識的保存、導覽或政策遊說工作。

3.誰來參與? 關鍵課題是?

PPGIS的參與者主要為社區居民、林務單位、地方政府(縣市政府、鄉鎮公所、水保單位)、民間組織(NPO團體);隨著GIS2.0技術的普及,過去PPGIS在系統平台上有親和性、技術及成本門檻已不再是使用障礙,如何參與及如何促進參與?是當前PPGIS推廣的首要課題。

第二部分:基礎技術學習1:

GIS基本概念、Google Earth基本操作、製作點-線-面資料記錄儲存
時間:2009/9/26/14:40-16:30

1.GIS基本概念:一般的課程在介紹GIS(地理資訊系統)通常都會先談GIS包含了五個重要的面向:GIS專業軟體、電腦及相關硬體設備、應用技術方法、空間資料庫、及技術人員。不過對於地方文史推廣或非地理專業的朋友,筆者通常都會先從網路相簿的使用來介紹GIS的基本概念....<操作講義下載>

  • 一般來說,GIS 在文史面向的基本操作及應用不外乎以下幾個重點:
    1. 基本底圖(電子地圖、衛星影像、歷史地圖)的輸入或校正。
    2. 屬性資料的建立(如地標點的描述、以及圖層的說明)。
    3. 空間或地址對位,即屬性資料與空間資料的結合。
    4. 主題地圖的展示與輸出。
    請討論PICASA 網路相簿跟上述GIS 操作之差異。這樣的操作是否滿足
    你對GIS 應用的想像? 以及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2.Google Earth基本操作~製作點-線-面資料記錄儲存

  • 免費軟體下載<網址>
  • 線上教課程觀摩<網址>
  • 線上中文使用指南<網址>
  • 其他(請參考研習營發放之實作講義)

3.補充:豐田村文史導覽

  • PICASA相簿地圖<網址>
  • Google Map導覽路線圖 <網址>
  • GPS相片軌跡導覽地圖<網址>
  • Youtube短片<網址>

image

 

完整課程大綱

2009年9月27日

鯉魚潭自行車步道GPS相片軌跡記錄

    鯉魚潭是東台灣最大的湖泊,行政區隸屬於花蓮縣壽豐鄉,距花蓮大約半小時的車程,地處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的最北端,為木瓜溪及花蓮溪支流所形成的堰塞湖。湖的面積約104公頃左右,湖水來自於地底湧泉,所以終年清澈,而湖泊上優美的景色,常吸引許多遊客來此,為台灣東部知名的旅遊勝地。「鯉魚潭」的得名說法有二:一是因為側邊山嶽形似鯉魚,故山與湖同齊名為鯉魚,有「鯉魚山上有鯉魚,鯉魚潭裡水中游。」俚語的稱呼。另一種說法源於最早活動於此處的台灣原住民太魯閣族,因為登至山頂往下看,潭的形狀就像是一隻剛捕獲的鯉魚在跳躍,所以以此名之。(參考自維基百科)

   筆者利用Wintec的GPS軌跡紀錄器,將騎乘自行車環湖的路線跟照片整合,配合Google Map API 的加值應用製作鯉魚潭自行車步道GPS相簿軌跡的動態網頁。點擊下方的圖片即可進入該網站,瀏覽照片的同時,可觀察各景點間的里程、騎乘時速、時間等資訊。隨著GPS應用的普及,利用這類簡便小工具幫自己的旅行做個記錄已逐漸變成全民運動了。

image

   利用GPS軌跡紀錄器定位後的相片即自動產生經緯座標(寫入照片的EXIF檔),將這些照片上傳至有地圖功能的網路相簿(如PICASA),即可自動顯示照片位置在Google Map底圖上。

image

其他參考網站

1.鯉魚潭自行車步道簡介~騎遇花蓮
2.鯉魚潭水舞活動網站~花蓮水舞萬象洄瀾
3.鯉魚潭360度虛擬實境~花蓮縣觀光資訊網
4.Google Map API申請網址

以下是七月時筆者拍攝的鯉魚潭水舞活動的照片,提供參考。

image

image

2009年9月26日

疾病地圖e指通 人人是防疫員

台北這幾天舉辦「第一屆亞太地區傳染病資訊學暨生物偵測研討會」,雖然與會成員多是公共衛生、生物科學及醫療體系的專家學者,但也討論到了利用Google引擎研發的全球疾病警報地圖」(Health Map)之應用及「疫情時空分析」之相關課題。相關議程可參考以下大會網址: http://ai.arizona.edu/BIO2009/sch.html 相關新聞報導如下:

疾病地圖e指通 人人是防疫員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2009.09.25 02:13 am

輕輕一指,你可以自行監測新流感全球大流行。全球知名搜尋引擎Google規劃的「全球疾病警報地圖」(Health Map),同時蒐集各國官方、大小媒體及網路使用者資訊,偵測類流感病例數與趨勢準確度高,可供民眾參考外,未來人人也可透過上傳相關資訊,成為防疫偵測體系的一員。

台大流行病學研究所、美國亞歷桑納大學昨、今兩天於台北舉辦「第一屆亞太地區傳染病資訊學暨生物偵測研討會」,各國防疫專家針對各種偵測體系、防疫作為經驗分享與討論。台大流行病學研究所教授金傳春表示,早期、準確的偵測,才能在適當時機提出警報,及時控制疫情減少重症、死亡病例,美國公衛資訊專家提醒利用敏感度、時效性更高的偵測模式,跨區域偵測全球傳染病。

Google全球公共衛生理事史莫林斯基(Mark Smolinski)會中提出,美國人習慣透過網路搜尋醫療、藥物資訊,也有助偵測相關傳染病的流行,google蒐集官方、民間資訊所彙整的「流感趨勢」(Flu Trends),在類流感病例數目、趨勢與美國疾管中心公告案例相較幾乎一致,澳洲、紐西蘭等國準確度也相當高。

「全球疾病警報地圖」(Health Map),則利用各國官方資訊、媒體新聞、個人醫療資訊(如ProMED),甚至從部落客、民間團體提供的傳染病訊息,透過自動化處理系統,根據疾病類型將不同資料來源分類、自動標示於地圖,提供民眾參考。

民眾可上網將滑鼠移至該查詢區域,點選後即可出現新聞與訊息,可獲得即時疫情、便於追蹤,未來透過更多網路、手機使用者上傳疫情資訊,人人都可以是防疫偵測體系的一員。

參考資訊: 全球疾病警報地圖(HEALTH MAP) http://www.healthmap.org/zh

日本8-9月地理/環境/GIS相關書籍清單

◯『地震の癖 いつ、どこで起こって、どこを通るのか?』
ISBN :9784062725996
編著者 :角田 史雄
出版 :講談社
発行年月:2009/08
価格 :920円(税込)
‥‥‥‥‥‥‥‥‥‥‥‥‥‥‥‥‥‥‥‥

◯『日本の空をみつめて 気象予報と人生』
ISBN :9784000242653
編著者 :倉嶋 厚
出版 :岩波書店
発行年月:2009/08
価格 :2,100円(税込)
‥‥‥‥‥‥‥‥‥‥‥‥‥‥‥‥‥‥‥‥

◯『地球温暖化  Time誌の写真でわかる地球温暖化問題と解決法』
ISBN :9784895311090
編著者 :タイム編集部/三上 岳彦
出版 :緑書房
発行年月:2009/08
価格 :2,940円(税込)
‥‥‥‥‥‥‥‥‥‥‥‥‥‥‥‥‥‥‥‥

◯『変化する気候と食料生産  21世紀の地球環境情報』
ISBN :9784339066159
編著者 :太田 俊二
出版 :コロナ社
発行年月:2009/08
価格 :2,940円(税込)
‥‥‥‥‥‥‥‥‥‥‥‥‥‥‥‥‥‥‥‥

◯『温暖化と自然災害 ― 世界の六つの現場から』
ISBN :9784772220064
編著者 :日本地理学会災害対応委員会/平井 幸弘/青木 賢人
出版 :古今書院
発行年月:2009/09
価格 :3,675円(税込)
‥‥‥‥‥‥‥‥‥‥‥‥‥‥‥‥‥‥‥‥

◯『河川の管理と空間利用 川はだれのものか、どうつき合うか』
ISBN :9784306024137
編著者 :吉川 勝秀
出版 :鹿島出版会
発行年月:2009/09
価格 :3,570円(税込)
‥‥‥‥‥‥‥‥‥‥‥‥‥‥‥‥‥‥‥‥

◯『地域生態学からのまちづくり 共生環境のマネジメント』
ISBN :9784761531805
編著者 :上甫木 昭春
出版 :学芸出版社
発行年月:2009/09
価格 :3,150円(税込)
‥‥‥‥‥‥‥‥‥‥‥‥‥‥‥‥‥‥‥‥

◯『鉄道地図 世界で一番のネタ帳 思わず旅に出たくなる!』
ISBN :9784413109253
編著者 :櫻田 純【監修】
出版 :青春出版社
発行年月:2009/09
価格 :500円(税込)
‥‥‥‥‥‥‥‥‥‥‥‥‥‥‥‥‥‥‥‥

◯『環東京湾構想 新たな成長と人間本来の生き方のために』
ISBN :9784023304475
編著者 :山崎 養世/竹村 真一
出版 :朝日新聞出版
発行年月:2009/09
価格 :1,470円(税込)
‥‥‥‥‥‥‥‥‥‥‥‥‥‥‥‥‥‥‥‥

◯『地域研究のためのGIS』
ISBN :9784772252331
編著者 :水島 司/柴山 守
出版 :古今書院
発行年月:2009/09
価格 :3,675円(税込)
‥‥‥‥‥‥‥‥‥‥‥‥‥‥‥‥‥‥‥‥

2009年9月22日

第四屆中(大陸)日韓聯合地理學研討會

The 4th
CHINA-JAPAN-KOREA JOINT CONFERENCE ON GEOGRAPHY

Sun Yat-sen University
Dec 09-11, 2009
Guangzhou, China

Under the context of a striking financial crisis, China, Japan and Korea, with strengthened coordination, will contribute jointly to the recovery of Asia and the world. A new round of China-Japan-Korea conference of Geographers is going to be sponsored by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co-sponsored by Geographical Society from Japan and Korea. During last three years the symposium held in Beijing of China, Kumamoto of Japan and Cheongju of Korea was a great success. The 4th China-Japan-Korea Joint Conference on Geography will be held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in December 09-11, 2009. 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and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warmly welcome all the participants to share and enjoy latest innovations and advances in geography, with the aim of promoting wide academic ...

image

令人不禁想問………台灣呢? 我們被邊緣化了嗎?

京都梅小路蒸汽機關車館~扇形車庫

    八月出席京都的國際研討會時,順道參訪了位於京都車站附近的梅小路蒸氣機關車轉。梅小路蒸氣機關車館不只保存了日本鐵道史上相當具有代表性的扇形車庫,該館同時也典藏了19量不同時期的蒸汽火車頭,多數不但仍可使用,並有體驗路線讓遊客實際搭乘。每天下午4:00過後,有蒸汽火車頭利用扇形車庫前圓形轉台倒車入庫、轉換軌道等公開展示。梅小路扇形車庫的建築本身並沒有台灣彰化那座磚造扇形車庫美觀,但典藏的內涵、展示的豐富性與精緻性,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鏡的。

image  照片一:梅小路蒸氣機關車館入口(舊二條車站)

image  照片二:梅小路扇形車庫(蒸汽火車頭正進入圓形轉台中)

以下是筆者實地錄製,蒸氣火車頭轉換軌道及倒車入庫的短片。


補充:梅小路蒸汽機關車館官方網頁
http://www.mtm.or.jp/uslm/index.html

2009年9月21日

921震災十年~十年社造 我們學到什麼

2009-09-21 中國時報 【陳錦煌】

     十年前九月二十一日,台灣中部一場芮氏七.三級世紀大地震,奪走二千五百多位鄉親的生命,也震出台灣社會長久累積的問題及思考可能的解決方法。九二一是台灣地震史上首度喊出「社區總體營造」(簡稱社造),建立官民夥伴關係,合力完成災後重建的第一例。日前,台灣南部及台東又逢世紀大水災,九二一累積的社造經驗,可否幫助解決遷村必須面對的生產、生態及生活等問題,值得深思。

     九二一的社造,和承平時期的社造大不相同,原因在於,地震造成整體性的破壞,包括生命財產、維生管線、公共建設、生產設備…等,另外,失業、心理及文化也因為地震破壞而產生巨大衝擊;加上重建區本屬經濟弱勢,在二○○二年加入WTO及二○○一年桃芝、納莉等颱風反覆侵襲下,土石橫流,重建一半的家園再次受到無情打擊。

     在此處境下的社區重建,其介入點是多重且整體,而非尋常社區的單一議題。因而累積相當多社造經驗,包括:

     一、新伙伴關係的建立:對於中央和縣市及鄉鎮間;官與民;人與人;人與社區;人與自然;社區與社區間,從重建之初的對立,彼此不信賴,隨著重建開展,逐漸發展成可以對話,就事論事地共同解決問題的新伙伴關係。

     二、創意行政作為:重建區的社造引進專業管理及統包制度,允許專業團隊,社區居民及協力廠商結合在一起,從設計開始、社區組織、專業輔導、及工程執行能緊密結合,在工程進行中,社區可以全程參與監督,並且利用點工叫料,創造社區居民就業機會。

     三、人才培力與組織建構:配合文建會專業管理及社造中心架構,大規模推動社造工作(共六十個社區),引進「陪伴社區」,及培育「社造員」的作法,讓資源及社造經驗可落實於社區。

     四、防災社區:○一年桃芝、納莉土石流災害,重建會開始以社造方式推動社區防災,培訓居民,成立社區防救災組織,研擬防救災計畫,繪製防災地圖,預擬緊急逃生路線,緊急安置地點,整備應變物資,及平常維護演練。

     五、社區產業振興:重建過程中,桃米社區的生態旅遊、民宿及利用公積金來學習及整理社區環境的經驗;埔里長青村「老有所用」老人照護新觀念;大安溪部落共同廚房的分享經驗;中寮龍眼林福利服務協會送餐、社區學園、及龍眼乾文化包裝與行銷經驗;及最近埔里新故鄉基金會「紙教堂」的愛與互助的社區見學中心,在在提出台灣「社區產業」發展,包括生活、生產、生態三面向,可供各社區學習的典範。

     順著九二一重建區社造經驗累積,行政院也企圖將九二一社造經驗推展到全國。問題是,反省九二一後十年的社造,除社造點遍及全國,可供申請社造的計畫遍布各部會,至於社造工作有否突破?是否硬體建設多於軟體經營?是否社造來不及建立共識就得草草了事,結案核銷而一筆帶過?我的觀察仍是老樣,不然,最近農委會提出的「農村再生條例」不會受到社造界強烈批評。

     面對八八水災後的國土復育、原住民遷村、及受災社區(或部落)的永續發展,九二一雖然累積不少災後重建中社區營造的寶貴經驗,但是,地方自治條例中有關村里長選舉,行政社造化,社造經費核銷,社造人才養成方式,及政府假「由下而上」之名,遂行「由上而下」之實不改的話,奢談社造救八八水災,是不切實際的說法。

     (作者為前九二一重建會執行長、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

2009年9月20日

轉載:臺灣原住民高山族群百年分類地圖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的黃清琦製作了一系列精彩的臺灣原住民高山族群百年分類史地圖,經他同意轉製為GIF動畫,並轉載原始圖檔給各位參考。

map

圖1:1900,伊能嘉矩、粟野傳之丞《臺灣蕃人事情》7分法。分為泰雅、布農、鄒(或曹)、排灣、澤利先、漂馬和阿美等七族。(未列雅美)

圖2:1910,鳥居龍藏發表一篇法文報告,9分法。分為Tayal(泰雅)、Bounnun(布農)、Niitaka(新高,今之鄒)、Saou(邵)、Tsarisene(澤利先)、Paiwan(排灣)、Pyouma(卑南)、Ami(阿美)、Yami(雅美)等九族。

圖3:1911,臺灣總督府蕃務課英文報告,9分法。Tayal(泰雅)、Saisett(賽夏)、Bunun(布農)、Tsuou(鄒)、Tsarisene(澤利先)、Paiwan(排灣)、Piyuma(卑南)、Ami(阿美)、Yami(雅美)等九族。

圖4:1912,森丑之助,6分法。將排灣、澤利先、和卑南三族並稱為排灣族,加上泰雅、布農、曹、阿美、雅美五族,簡化為六族。

圖5:1913,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刊行「蕃社戶口」,在森丑之助的六族外加入賽夏族共為七族(總督府應該是被1902年南庄事件嚇到了,不能忽略賽夏族^^)。此後該系統便成日治時期官方所用的分類。

圖6:1913,佐山融吉,《蕃族調查報告書》,8分法。

圖7:1915,小島由道,《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8分法。總督府7族加上賽德克(セ—ダッカ)族。

圖8:1935,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宮本延人《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9分法。移川子之藏將卑南族獨立,稱為Panapanayan族,另將澤利先族也獨立,改稱為魯凱(Rukai),阿美族改稱Pangtsah族。因此臺灣原住民分為Atayal(泰雅)、Saisiat(賽夏)、Bunun(布農)、Tsou(鄒)、Rukai(魯凱)、Paiwan(排灣)、Panapanayan(卑南)、Pangtsah(阿美)和Yami(雅美)等九族。

圖9:小川尚義,12分法。

圖10:戰後(「光復」後),國民政府最初沿用日治晚期的官方7分法,不久改用移川子之藏的9分法,名稱以中文為主,慣用拼音與移川所列有所不同。九族是:泰雅(Atayal)、賽夏(Saisiat)、布農(Bunun)、鄒(Tsou)、魯凱(Rukai)、排灣(Paiwan)、卑南(Puyuma)、阿美(Amis)、雅美(Yami)。

圖11:2000年以後,只要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通過,報行政院核備,新的被政府認可的「原住民族」就可以產生。依此模式,2001年,邵族被宣布為原住民第十族,:2002年;噶瑪蘭族被宣布原住民第十一族;2004年,太魯閣族被宣布原住民第十二族;2007,撒奇萊雅族被宣布為原住民第十三族;2008年,賽德克族被宣布為原住民第十四族。

黃清琦部落格原文 http://blog.xuite.net/hqq.hqq/blog/25974154

國土資訊系統NGIS自然環境供應倉儲

在過去資訊未開化的時代,各單位對大量地理資料的使用,目的在滿足業務上的應用與分析,因此各單位無不致力於資料的蒐集建置,然而資料的建置往往投注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費巨額的建置經費,但卻往往因資訊流通不足重複建置而浪費。再則,為促進國家資源有效利用,過去各單位努力工作的具體成果,亦應建立資料共通利用分享的「共享」觀念,透過分享彼此的工作成果,提昇多目標利用、加值、資訊分享的具體經濟效益。

國土資訊系統是指全國性的地理資訊系統。將土地的地上及地下之圖形(地籍、地形、都市計畫圖)及屬性(文字、符號)資料儲存在電腦資料庫中,當某一單位(政府或民間機構)因業務需要,再將該需求所要的資料(我們稱之為主題資料,例如門牌位置、交通路網、地質、公共管線、地價、水資源等)加以套疊,並以簡單有效的方式,來擷取、儲存、處理、分析及顯示的資訊系統,以分工合作方式達到資料共享與多目標應用之整合性分散式地理資訊系統 。

由經濟部所規劃的國土資訊系統,其成果可參考:

1. 國土資訊系統成果網站
2. GIS自然環景整合供應倉儲

其中有不少令人眼睛一亮的功能~這對日後的地理教育與GIS教學功不可沒呀~

3D地型展示snap032

地形剖面查詢、展示snap034

基本資料查詢
snap035

氣侯查詢
snap036

地形、地震查詢snap037

2009年9月17日

轉載:「台北學」公開講座

98學年度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台北學」講座課程企畫

世界各國偉大城市,都有許多屬於自己城市文化的研究與討論,累積這些研究與論述,就成為這個都市特有的「城市學」。美國紐約、日本東京、法國巴黎等城市,其城市學的討論都非常豐富與多元;唯獨我們所居住的城市,台灣首善之都\台北,長久以來即缺乏「台北學」的研究與論述,值得我們這個世代的台北人努力去建構。

「台北學」不是台北的市況學,而是對活著的人們和他們所創造的文化進行洞察,並以邏輯方法將之詮釋。台北的都市學,過去在歷史、建築、地理、風俗等不同領域專家研究中,可能曾個別討論過,「台北學」必須將這些研究統合,再加上政治、經濟、社會、文學、哲學等領域的討論;總之,必須依靠各科門間的交流和協力,「台北學」才真正可以呈現。

本系所籌畫之「台北學」講座課程,將從都市(建築)、歷史、生活風格、文化(次文化)等領域,邀請各界學者專家進行研討與演講論述,期盼藉由不同領域角度 對台北的觀察與詮釋,彙整成初步的「台北學」。

上課方式
本課程分為研究所專題討論,以及大學部學生及研究所學生共同參與的講座課程,並開放給社會各界人士免費參加講座。每一位受邀專家學者將提供一篇1500字左右的論述文稿,文稿最後將收錄在「台北學」專輯中出版,講座期間,文稿也將配合媒體刊登在報章或雜誌期刊上。

出版計畫
本次講座將集結演講者論述,以及演講內容,編輯成專書發表,企圖組合不同面向的台北,建構初步的「台北學」。每次演講、研討專題結果,也將配合媒體發表。

研究所《城市學》課程《台北學》講座課程

9/16 課程簡介
9/23 台北電影(片名未定)
9/30 開場演講:南村落與台北文化創意\韓良露(美食作家、南村落執行長)
10/7 台北飛行場秘密檔案:從「風‧水」看臺北的城市街道紋理發展\洪致文(作家、鐵道文化工作者)
10/14捷運線上的台北觀察\雷驤(知名作家)
10/21台北摩登老廣告\陳柔縉(作家、新新聞週刊資深記者)
11/4 新三城記:全球都會網絡與都市象徵\夏鑄九(台大城鄉所教授)
11/11 創意城市與地方治理、台北VS高雄\林欽榮(交大教授、都市設計專家)
11/18 台北城故事第二講\李乾朗(建築系教授、台灣建築歷史權威)
12/2 台北就是國際藝術村\蘇瑤華(台北國際藝術村執行長)
12/9 「後」地方:台北就是當代藝術\黃建宏(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12/16 台灣新電影中的台北\陳儒修(台藝大電影系教授、台灣新電影研究權威)
12/23 閉幕演講:安郁茜院長(未定)

-------------------------
小記:看看別人經營台北學的經驗,我蠻好奇東台灣這邊的<花蓮學>過去是怎樣被論述的? 是哪些人?哪些團隊?在處理這樣的議題? 我日後會花些時間找尋這答案。

參考資訊:《東台灣研究》電子期刊

《東台灣研究》自第11期起已改版為電子期刊,並採半年刊發行。同時逐步將前10期之《東台灣研究》,全文上網供有興趣的研究伙伴參閱(網址請點擊以下圖片)。

image

參考:第十三期<東台灣研究>目 錄

□ 研究論文

重思阿美族的年齡階級組織……………………………………………………………葉淑綾 3

親屬、他者意象與「族群性」:
以Taromak魯凱人為例………………………………………………………………鄭瑋寧 29

□ 研究紀要

綠島觀點下的黑潮與Sanasai傳說圈………………………………………………詹素娟 75

□ 譯 稿

臺灣卑南族的兩個祭祀……笠原政治 著、黃淑芬 翻譯林進星 母語復原、陳文德 編註 95

□ 調查報告

燒風大,拜天公:卑南高台有關焚風的祭拜活動…………………………………李玉芬139

□ 書 評

《池上鄉志》中的客家意象………………………………………………………陳鴻圖 153

2009年9月14日

文史脈流行動導覽服務平台建置計畫

文史脈流計畫即將於九十八年十月十六日星期五於台灣科技大學舉辦第一年度成果發表會,在此先將寄話的背景與內容簡介提供參考。

教育部–資通訊人文跨領域先導合作計畫「文史脈流行動導覽服務平台建置計畫」

計畫背景

(一)跨領域的人才需求
在台灣逐漸走向以創意服務內容的研發取代產業代工的同時,產生了更多跨領域人才培育與發展的需求,透過不同領域的人才結合,能夠創造出以不同角度出發的創意服務內容,進而整合資訊產業來創造資訊技術應用的核心價值。

(二)無線網路的普及
隨著3G/3.5G網路基礎建設普及與WiMax的開台,無線網路重要性與實用性逐漸的具有價值,上網不在只侷限在室內固定的地點上,而是隨時隨地可以享受資訊傳遞與接收,這樣的改變逐漸的影響著使用者改變生活習慣和方式。

(三)尋找網路服務和應用
無線網路普及豐富了資訊服務與應用的方式,但甚麼樣的服務是適合無線行動應用與發展的方向,是許多資訊軟體服務業者與電信業者正在追尋的解答。

(四)行人與車輛的網路應用
無線網路的發展也造就了在行人、自行車與車輛上的網路應用需求,其中日漸盛行的休閒旅遊資訊需求也是無線網路應用發展的重要項目之一。而這些資訊需求包含了路線指示、規畫與景點的介紹等。

(五)人文內容的保存和推廣
只有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的素養,才能創造出具有意義和價值的創意服務內容。地方文化的保存與人文教育受到政府的重視,如何才能夠保留人文的內容和價值並將豐富的人文知識推廣到使用者日常生活中,是政府與學界積極找尋的目標。

(六)人才就業機會
人文領域人才在畢業之後尋找就業的機會相對較少,資訊領域人才則缺乏人文的素養和眼光,因此如何能夠為不同背景的學生增加其他領域知識學習的機會和提升不同領域間溝通的技巧找到更多就業的方向與機會,避免人才的浪費,是亟需想辦法解決的問題。

計畫內容

基於上述之計畫背景,因而結合資訊與技術領域人才來進行「文史脈流行動導覽服務平台建置計畫」,在資訊的應用面提供一個文史景點規劃、景點導覽和經驗分享的平台,由旅行前使用者可以藉由行動導覽服務平台進行人文景點資料探索與路線規劃服務。而旅行過程中,將所規劃的路線透過導覽系統,來獲得如隨身專業導覽人員解說的效果,達到結合休閒旅遊與人文教育的目的。在旅遊之後則能夠到文史部落格當中分享旅遊經驗心得與照片,發表在電子地圖之上,透過使用者間的分享因而達到文史內容的推廣和活化應用。而藉由此計畫的進行與發展過程也創造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並學習到許多寶貴的經驗,這些價值分述如下:

  1. 跨領域知識學習:人文與資訊領域的學生的交流學習,促進更多元的就業機會和視野。
  2. 地方文化特色的保存與推廣:將地方的人文歷史特色介紹給本地和外地的遊客。
  3. 文化創意服務的研發:透過GPS、電子地圖與無線網路等技術提供一個人文應用的系統。
  4. 文化與傳統產業的機會:藉由文史導覽平台的應用,增進文化與傳統產業發展和升級的機會。
  5. 人文教育的機會:由文史導覽平台的推廣與應用,在休閒旅遊過程中獲得豐富的人文知識。
  6. 企業合作的機會:經由系統技術的轉移,提供創新的人文服務,創造企業價值的機會。

此計畫為教育部第一個跨領域合作的先導型建置計畫,除了結合資通訊技術與文史內容的目標外,亦嘗試將台灣社會科學文史領域的研究能量和所培育的人才導入台灣最強的IT產業,擴大文史領域畢業學生的就業領域,並達到台灣IT產業轉型與升級,邁向創意應用與服務層級,提升毛利率,再創台灣IT產業的新高峯。

計畫網頁

image

課程介紹:人文地理與空間資訊(98)

本課程以GIS的方法論及相關研究資源為核心,探討新一代地理資訊技術如何應用在歷史面向的人文地理研究課題。課程兼顧GIS理論與實務,深入淺出介紹國內外歷史GIS應用的最新動態。課程循序漸進分為九個主題,每主題都先由教師導讀GIS核心理論與重要概念;接著介紹與該主題相關之最新地理資訊技術及免費網路資源;最後評析國內外相關人文地理/歷史地理期刊的經驗研究案例,使學員得從中擷取論文研究所需要的研究方法與技術工具。

教學平台
教學計畫表下載

image

課程介紹:歷史地圖與數典資源應用(98)

這是針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生所設計的應用課程。藉由一系列的實作演練,培養學生掌握網路上的人文數位地理資訊,並學習新一代GIS(Google map/earth)的相關技能。在介紹國內外最新的應用範例的同時,引領各位學員應用目前地理資訊數位典藏所累積的豐碩成果。本課程的教學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歷史地圖、航照的導讀及國內外地理資訊數位典藏成果的介紹,接著是結合GPS、多媒體影像處理技術與Google map/earth的實作,最後是學生學習成果的發表。

教學平台
教學計畫表下載

image

97學年度學生期末作品
http://www.nhlue.edu.tw/~jinlin/

課程介紹:人口地理學(98)

本課程旨在介紹人口地理學的基本概念、研究主題、相關的經驗研究課題,並著重在長期人口統計的蒐集、分析與當前台灣人口問題的探討。課程內容分為三個單元,首先由教師講授人口地理學的內涵與相關重要理論;接著是以經典史料、文獻為研究個案介紹人口地理學的研究方法;最後則是從實作指導及分組討論方式培養學人口資料分析與小組合作發表之能力。

教學平台
教學計畫表下載

image

2009年9月12日

第二屆文化資產~全民影音徵選活動

image 
該活動的廣告詞是這樣寫著的

遺留的歷史、消逝的記憶,文化是人類共同擁有的資產,目睹每一世代燦爛而遺留,在每個生命裡綻放而存續。

於是,當時間飛逝,它們依舊停留。

過往的改變我們無法參與其中,歷史的痕跡仍舊清晰眼前,不同的詮釋創造不同的意境。 文化資產全民影音創作,是一種對文化的熱愛與懷念,藉由影音與圖片的互動,賦予文化新的觀點、新的觀察、新的見解,重新認識屬於我們的共同記憶 。

就由你 賦予文化 新生命

說白話一點,就是一個拿獎金秀自己的好機會囉。各位修過數位典藏概論或在相關課程作業中有製作短片的同學們,請拿你們的作品去比賽吧!

【參賽作品收件期限】

  1. 截止網路初審報名手續:98年08月15日起 至 98年10月10日24時
  2. 截止書面報名收件:98年10月18日,以郵戳送件日期為依據判斷

又,老師最近也拍了一個小短片,是要用來上課時讓同學們一起帶動唱用的。(再加點題材,如全班一起跟貓咪起舞的樣子應該就可以拿去參加3分鐘幽默短片類比賽了吧?)

洄瀾行腳~偷得浮生半日閒

九月4日5日跟幾位地理界的朋友們在花蓮小聚並進行研究計畫的會議,也利用這機會在這好山好水的慢活都市,度過了暑假結束前最後一個週末。在此將我們的行程做個簡單的紀錄。

九月四日
11:40 花蓮火車站 原住民迎賓舞
12:00 奇業檜木居 養生風味餐
13:30 花蓮漁港-花蓮港火車站-海岸巡禮
image
最近剛完工的觀景台(旁邊的荷蘭式小屋尚未開幕..可能要做觀光市場使用吧)
image
從觀景台眺望花蓮漁港(花蓮港內港)及遠方的花蓮市景觀image
花蓮漁港另一頭的花蓮港火車站

14:30 松園別館~花蓮港&美崙溪出海口
image
松園別館與前面成排的琉球松相互映襯,美景當前,令人流連忘返…
image
從松樹樹叢間看出去的花蓮港燈塔。(有沒有注意到松樹間的空隙恰巧排出了一個心型)

15:00 洄瀾客棧咖啡廳會議(這才是我們聚會的重點)
18:00 七星潭海岸散步
19:00 三國一餐廳曼波魚美食
21:00 自強夜市
image 
21:30 曙光橋散步
22:00 濱海啤酒屋~石頭族樂園 (享用啤酒,暢談天下事)

第二天
6:40 海岸自行車道騎乘趣
9:00 慶修院

image
慶修院是台灣非常少見的日式佛寺,也是縣定古蹟之一。
9:30 豐田村文史館
10:00 豐田村日式民居

image
這些老房子目前無人居住也年久失修,再來幾個颱風,也許我們就見不到了…

10:30 雲山水自然生態農莊
image
很難想像花東縱谷內有這樣的美景吧!
image 
其實,雲山水是個用心經營的民宿。
莊主的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chiuyihsin (有訂房資訊)

1:00 碧連寺(豐田神社遺址)、開村紀念碑
image
11:30 鳳林月盧
image
月盧最知名的美食莫過於梅子雞了..image
月盧庭園看出去的海岸山脈與鳳林鎮景觀

14:00 六十石山金針花海
image 
其他金針花海照片,可參考
http://chnlnkuo.blogspot.com/2009/09/blog-post_07.html

16:10 玉里車站解散

PS:有些景點沒有拍照片,有點小可惜,筆者日後會再找機會補上。

2009年9月7日

花蓮富里鄉六十石山的金針花海

東台灣最負盛名的金針花賞花景點,除了太麻里的金針山之外,就是花蓮縣富里鄉六十石山了。每年的八月到十月中旬,是金針盛產的季節,八月底九月初更是賞花的最好時機。在六十石山,觀賞滿山的金針花,是難得一見悠閒感受。翠綠的山野中,黃澄澄的金針花,讓人覺得格外幽靜,蟲鳴鳥叫也似乎變得更響亮。過去以金針乾製品製銷為主的花蓮六十石山,近年來已經逐漸轉型為休閒農業並重的觀光景點。以下是筆者於9/5實地造訪六十石山拍攝的花海景色…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2009ICHG 日本業界歷史GIS產品展示

image2009年8月23-27日在日本京都盛大舉行的第十四屆國際歷史地理學研討會中展示了日本業界有關歷史GIS的相關應用產品與成果。筆者挑選其中較具代表性的三個例子跟各位分享。首先是CONTENTS Co., Ltd這間公司。該公司在歷史文書、大幅地圖的掃描與複製技術上有優異的表現,從數位化器材、理技術流程到資訊展現,全部可一手包辦。

會場中使用大螢幕,利用類似遊戲機的無線操控模組,可輕易的將套疊在3D地圖上的歷史土地記錄作空中飛覽、新舊影像比對等作業。(可參考以下筆者現場拍攝的短片)

接下來是日本GIS業界龍頭的PASCO公司,該公司除代理ESRI公司的ARCGIS系列產品、各類型教育訓練之外,並有優異的系統開發能力。本次PASCO在會場展示了他們 "文化財地理資訊系統的"系統開發及應用成果。主要是提供給地方政府或相關機關團體,用於登錄、管理、及展示地方的歷史文化遺址及有形文化資產。該系統主要利用ARCGIS套件開發而成,使用登錄介面有效整合了資料庫跟GIS介面,是一套很不錯的加值產品。下方照片是他們的展示攤位(提供來訪者現場操作的環境)。

image

第三個較值得注意的是由京都大學東南亞研究所Humanities GIS研究會所開發的HuMAP系統。這是一個WEB介面的長期歷史人口展示與分析的GIS模組。修改自雪梨大學所開發的Time Map工具,除了可以時間序列的展示長期歷史人口的變動與空間分布,也加入了一些簡單的空間分析功能。聽說這系統即將在網路上公開,如有後續相關資訊,筆者會在找機會跟各位介紹。

image

最後,另一個房間有日本各類歷史地理出版品的展示,其中有一半都是京都大學出版的叢書。日本的大學對於大學書版的重視,值得我們借鏡。從這些出版品也可體會京都大學的確是日本歷史地理學界的重要據點。

image

2009年9月2日

八八風災後的前瞻性跨學科討論會

氣候變遷、國土保育與台灣原住民族的社會文化願景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主旨

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其中更以大量原住民聚落以及族人賴以為生的周遭領域受災最為嚴重。國內的社會文化人類學者,長期關注台灣原住民族固有文化體系與當代社會發展的各項議題。不僅對於傳統聚落組織、文化認知、人地關係、環境智慧的研究,累積了可觀的研究經驗與成果;對於各聚落自願性或政策性的遷村歷史、晚近遷村計劃的得失成敗、市場導向栽培形態擴張的利弊互見、土地超限利用的成因與實況,以及山區各種內外因素導致的國土保安危機等當代議題,也都著墨頗深。並且曾在不同時期、透過不同管道,對於政府的政策提出建言。但是,2009年的這次風災水災,造成原住民部落的覆滅、生命的損失、或舉村的流離失所,規模之大,前所未見。除了政府怠惰,欠缺長遠國土規劃等常見的可歸咎肇因之外,全球暖化所帶來「嚴厲氣候」(severe weather) 的頻繁且加劇,這一氣候變遷的巨大陰影,也明顯成為學術界討論原住民家園重建與未來發展時,無法規避的重要變數。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自創所以來,即與台灣原住民各族人士,建立並維繫著長期的學術夥伴關係。在這個重大災變已然降臨的時刻,義不容辭的理應本諸學術的專長與能力,邀集其他相關學科專家學者,整合「氣候環境」、「政策規劃」與「族群願景」三個面向,集思廣益,展開討論,設定議題,並且探索組織長期集體研究計劃的可能性。期望對於遭受災變原住民部落的復員與發展,以及此次未遭變故,但面臨同樣威脅的部落未來,提出以學理為基礎、以人群共同願景為關懷的具體建議。

會議時間:民國九十八年九月一日(星期二)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三十分
會議地點:台北市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第三會議室 (R2319)

議程與各場次主題

報到:上午 8:30 ~ 9:00
開幕致詞: 上午 9:00 ~ 9:10 黃樹民所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第一場: 上午 9:10 ~ 10:30
氣候變遷與全球原住民的困境:台灣、世界南島民族與其他原住民族處境的異同
主持人:蔣斌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邀請與談人:黃應貴(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汪中和(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柳中明(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及全球變遷研究中心)

全球暖化的影響正全面顯現,居住在太平洋環礁以及沙漠周緣的人群首當其衝,但是更頻繁的嚴厲氣候,衝擊所有的人群。整體而言,原住民族對於全球暖化,應負的責任最輕,但是受害最深。世界其他地區的現況與因應之道,有什麼台灣原住民以及政策制定者可以借鏡的地方?台灣目前在全球暖化中受衝擊程度的評估為何?整體的政策因應之道方向如何?台灣原住民特殊的處境與應該受到的關照為何?

休息: 上午 10:30 ~ 10:40

第二場:上午 10:40 ~ 12:10
台灣原住民「傳統」環境智慧與聚落遷移:從自發選址到政策遷村的比較與檢討。
主持人:朱瑞玲(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邀請與談人:台邦.撒沙勒(大仁科技大學觀光事業系) 
                 鄭瑋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林曜同(台北藝術大學) 
                 蔣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台灣原住民各族,自古就有因為尋找耕地或獵場,或者躲避災害而進行聚落遷徙的歷史。「傳統文化」中的選址條件為何?自日據時期至今的政策遷村案例,多數的考量為何?政策遷村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如何?此次風災中受創最重的聚落,屬於哪一類?是否有證據顯示,傳統選址方式決定的「古」部落,受創較輕?傳統的選址智慧,在長程氣候變遷的條件下,是否仍然有其價值?

午餐:下午 12:10 ~ 13:30
第三場:下午 13:30 ~ 15:00
當代政經、環境條件下的部落重建之道:新聚落、舊聚落還是「古」聚落?
主持人:陳文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邀請與談人:林益仁(靜宜大學生態學系) 
                 蔡志偉(台東大學南島文化研究所) 
                 官大偉(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本次風災中覆滅、受創、撤離的聚落,重建過程實際可行的選項有哪些?何種政治、派系、產業、土地所有權因素,限制了可能的選項?對於已經不適合居住的(可能是政策遷村形成的)舊聚落,遷回「古」聚落的可行性如何?

休息:下午 15:00 ~ 15:10
第四場:下午 15:10 ~ 16:40
災難人類學與心靈創傷的復健:人群的連結、界限的跨越與災禍的歸因
主持人:郭佩宜(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邀請與談人選:容邵武(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日宏煜(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
                    陳淑惠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

人類學對於人生中不幸事件的研究,有很長久的歷史,二十世紀中葉衍生出「究責」(accountability) 理念研究的民族誌,對於了解不同族群的社會觀、宇宙觀,具有重要的意義。晚近人類學對於戰亂、天然災害、工業災害、政治動員、恐怖攻擊的研究,更方興未艾。從這些研究中顯示,諸如「國家」或「資本主義核心」的妖魔化,儀式或劇場的療效,各種另類醫療的理論與實踐,都成為弱勢者或受害者能動性的表現。災難人類學的研究,在九二一災後重建的過程中,曾否產生過積極的作用?在這次風災的災後重建中,能否有進一步的發揮?

綜合討論:下午 16:40 ~ 17:30

 
G-contents@NDHU Copyright © 2009 Blogger Template Designed by Bie Blogger 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