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導向地理資訊系統教材(電子書)

2010年9月28日

「文史脈流行動導覽服務平台建置計畫」成果發表會

   「文史脈流行動導覽服務平台建置計畫」為教育部第一個成功結合「科技與人文」的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嘗試進行「資通訊-人文」跨領域合作,其宗旨在培育符合台灣網通產業需求的人才,而其目的在活用人文社會科學人才於網通產業和強化台灣網通人才的「技術–應用與服務–內容」全方位研發思考能力。

    在跨領域人才培育的目標之下,「文史脈流行動導覽服務平台建置計畫」提供了一個跨領域合作的示範主題,讓網通領域學生運用所學來建立資通訊服務系統,文史領域學生運用其專長來建立文史景點內容(現已建立全台超過2000個景點內容),且在過程中互相學習及討論,以達成計畫設立的目標。「文史脈流行動導覽服務平台建置計畫」建立一套行動網通服務系統,提供文史古蹟景點參訪規劃、古蹟導覽工具及文史地理內容網路分享平台。運用此系統提供使用者文史古蹟學習、戶外教學、現地實察的工具,也可以運用在旅行導覽上。

   「文史脈流行動導覽服務平台建置計畫」將於民國九十九年十月八日於台灣科技大學舉辦成果發表會,也邀情您一同參與,並給予我們一些指導,會中將發表計畫團隊於第一年所建置的計畫成果,並以現場攤位實機展示和來分享系統操作經驗,歡迎您的參與並給予指導。

線上報名網頁:http://deh.cs.ntust.edu.tw:8080/
文史脈流行動導覽平台建置計畫網址,http://deh.csie.ncku.edu.tw

總計畫:
國立成功大學資工系黃崇明教授、
國立嘉義大學資工系 許政穆教授、
國立東華大學台灣文化系 郭俊麟教授
子計畫一:
逢甲大學資工系楊東麟教授、
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系 周天穎教授、
逢甲大學工業工程與系統管理系 洪明傳教授
子計畫二:
國立成功大學資工系 鄭憲宗教授、
台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資工系李建億教授、
南台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系 張明裕教授
子計畫三: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 伍麗樵教授、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 張本杰教授、
國立嘉義大學資工系許政穆教授
子計畫四:
國立嘉義大學資工系 徐超明教授、
國立嘉義大學資工系 陳宗和教授、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管系 賴源正教授
子計畫五:
國立東華大學台灣文化系 郭俊麟教授、
國立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潘英海教授、
子計畫六: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 孟祥瀚教授、
彰師大歷史研究所 莊世滋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所 廖振富教授

2010年9月12日

仿十七世紀西班牙帆船"安達魯西亞號" 將現身宜蘭(9/17-22)

image      1519年8月,麥哲倫帶領著 280名水手、五艘船隻從Sevilla出發,經過一年三個多月的航行,終於通過南美洲南端的海峽,抵達另一邊的太平洋。這趟探險旅程,不但讓大探險家麥哲倫獻出性命、同行者最後僅剩18名船員及一艘Victoria號返回西班牙,但是船上所運回的大量香料,除能補償五艘船的總費 用以外,東南亞香料島之名遠播,宣告西方近代勢力開始進入東亞,此後各國探險家紛紛匯集,東亞物資成為世界貿易圈的一環,位在地球圓周夾縫線上1的台灣,也開始以不同的名稱、不同的形象出現於西方世界的歷史紀錄與文化想像中,這個年代—歷史上稱它為「大航海時代」。
    過去台灣不論談論歷史或展望未來,都習慣性地看往地理上的西方、往曾經強烈影響我們的「中華文化」去理解,卻容易忽略這段在中華文化進入台灣之前更早先影響台灣的文化知識體系。身處新世紀的台灣人民,身為島國子民、理應有機會從不同面 向了解世界、了解自己。「面向太平洋」就是一種視野、一種態度,一種嘗試從 不同的文化歷史角度來理解台灣近代文化歷史發展的必要觀點,就如同當 時航向不可知的哥倫布或麥哲倫一樣,面對未來,宜蘭想要用一種實驗精神、去 嘗試更多具有挑戰的文化命題,透過「面向太平洋」系列活動,我們將重現十七 世紀大航海時代的冒險地圖、跟隨歷史的腳步體察文化的衝擊與潛沉,同時邀請來自西班牙的仿古船--『安達魯西亞號』,透過具體的船體展示,讓全國民眾有 機會和我們一起「面向太平洋」。
   『安達魯西亞號』正式名稱為安達魯西亞號加雷翁艦,加雷翁艦(Galeon)是大航海時代,西班牙造船匠師為了塞維亞(Sevilla)與美洲聚落聯繫,後來更因貿易航線擴及墨西哥Acapulco和菲律賓馬尼拉間,為了日益興盛的貿易所建造的船隻。
    本次造訪台灣宜蘭的是由西班牙安達魯西亞自治省維多利亞號基金會仿17世紀西班牙Galeon 的複製船,全長超過45公尺,有六層甲板,三大桅桿、七張帆,高40 公尺。原本建造目的是為了參加2010上海世博會,做為西班牙與各國海洋文化的交流平台,希望藉由此一移動式交流平台,能夠吸引更多更多元的國際文化在此一平台上進行國與國、區域與區域間的交流活動效益。在其前往上海途中,已航行過歐洲地中海主要國家如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紅海周邊國家埃及和亞洲的主要城市新加坡和香港。
   『安達魯西亞號』預計於9月13日離開上海,經由台灣返航西班牙,宜蘭縣政府藉此機會邀請『安達魯西亞號』及西班牙維多利亞號基金會2貴賓訪台一週 停留期間,以『安達魯西亞號』為策展核心,搭配蘭陽博物館的開館系列活動,一方面展現17世紀西班牙海洋文化的豐富內容,並藉此傳遞台灣海洋立國與海洋文化的核心價值與觀念。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蘭陽文教基金會
以下照片節錄自『安達魯西亞號』上海世博折頁
image
image
image
以下是今天的新聞報導:
(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12日電)在中國上海世界博覽會西班牙館展出的「安達魯西亞號」仿古船,將在17日航行到宜蘭,隔日在頭城烏石港展出至22日。
宜蘭縣文化局說,「安達魯西亞號」是西班牙安達魯西亞自治省維多利亞基金會仿造17世紀「加雷翁艦」(Galeon)的複製船。「加雷翁艦」是過去大航海時代,為了日益興盛的貿易所建造的船隻。
文化局表示,「安達魯西亞號」全長超過45公尺、高約40公尺,有6層甲板、3大桅桿、7張帆。「安達魯西亞號」當初建造目的是為了參加2010年上海世博會,做為西班牙與各國海洋文化的交流平台,也是1艘「行動博物館」。這艘仿古船在今年3月從西班牙出發,抵達中國之前,已航行過歐洲地中海、紅海及亞洲等國家,6月駛抵上海世博會,航程已超過上萬浬。
文化局表示,「安達魯西亞號」將在近日離開上海,由於日前聯繫訪台的時間太匆促,只有宜蘭縣政府接待意願最強烈,所以才促成它在回到西班牙之前,順道造訪宜蘭,這也是它首次來台。「安達魯西亞號」預定17日先抵達蘇澳港,屆時縣府將以台灣傳統禮俗迎接,隔日再航行到頭城烏石港後停泊,22日離開台灣。
在它停泊烏石港期間,縣府將以「面向太平洋」為活動主題,規畫大航海時代歷史背景與相關文化介紹,讓民眾了解這艘仿古船的歷史,台灣民眾不用花錢搭機到上海,就可以在台灣參觀上海世博會展物。
--------------------------------------------------------------------------------------------------------------------------------
想要晚上登船看夜景中的西班牙古船者,請注意以下時間:
9/18【西班牙海洋之夜】、9/21【宜蘭龜蛇把海口之夜】: 有別於日間參觀活動只能短時間停留,擬規劃兩種不同主題的體驗活動,於活動期提供夜間登船,以文化佈置元素展現現場異國氛圍,同時藉由現場文化展演元素與特定餐飲內容,2小時的深度體驗,讓參與者領略不一樣的海洋感受與文化交流。 
--------------------------------------------------------------------------------------------------------------------------------

好事多磨 仿古船安達魯西亞號21日早上抵宜蘭(2010/09/20 19:39)

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真是好事多磨,因受海象影響,西班牙仿古船『安達魯西亞號』宜蘭之行再三延後,根據最新消息顯示,該船將於21日早上6點到7點左右,駛抵頭城烏石港。宜蘭縣長林聰賢將率同工作人員熱情相迎,接著就要展開特展、登船參觀等一連串的活動,要在宜蘭與企盼多時的台灣民眾作歷史性的接觸。

主辦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表示,因考慮天氣因素以及夜晚入港作業問題,『安達魯西亞號』離開基隆港的時間確定由今晚8點延至12點。依照該船航速計算,從基隆到烏石港航程約6小時左右,所以預計明天(9/21)早上6、7點左右會駛抵烏石港,接著就是進行相關入港作業程序。9點舉行的歡迎儀式,將安排北管樂團與國小學童音樂、舞蹈等表演。

「面向太平洋-2010安達魯西亞號宜蘭行」確定21、22日在烏石港區登場。縣長林聰賢20日上午率同文化局長鄭文堂、教育處長陳登欽等人在記者時間表示,為了讓更多人能與這艘仿古船作歷史性的接觸,參觀時間比原訂時間往後延長一小時,從早上10點開始,到晚上7點結束,每梯次參觀時間也從原訂 15分鐘縮短到10分鐘,每梯次約100人(乘載人數最多為100人);而在烏石港遊客中心2F的『面向太平洋』特展,則從早上9點開始,到晚上6點結束,所有活動皆為免費。

民眾更須注意的是,礙於西班牙當地禁忌,上船不得撐傘,因此請遊客千萬不要攜帶傘具上船,請自備雨衣,主辦單位也會準備雨衣供民眾借用。另因無法提供輪椅與娃娃車上船,必須請民眾暫時寄放於大會服務台;船上也不能飲食、抽菸及追逐奔跑、大聲喧嘩,寵物不得登船。有任何問題可撥(03)9322440轉372、373,或打專線(03)9359176洽詢。

2010年9月8日

蘭陽博物館元年-當地方遇見博物館:臺灣經驗與跨文化視野

蘭陽博物館元年2010研討會─「當地方遇見博物館:臺灣經驗與跨文化視野」學術研討會,訂於2010年09月09、10日於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會議廳舉行。
時間:2010年09月09~10日
地點: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會議廳
研討會內容:大會一共邀集19篇文章,依論文之主題分以下五主題場次
(一)博物館經營管理與文化治理、
(二)地方博物館角色與文化再現、
(三)地方知識的博物館體現、
(四)地方與社群的博物館想像、
(五)物件、場所與博物館學習,以及綜合座談會「博物館落成之後」。
專題演講:
第一天Keynote Speech
主講人:陳其南教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講題:「作為思想與生活方式的博物館」
第二天Keynote Speech
主講人:江韶瑩(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
講題:「博物館、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與地域活化」
主辦單位: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承辦單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報名方式:本研討會採徵選制,人數上限為80人。
報名通過者將以E-mail通知並在官方Blog公佈,未通過者恕不另行通知。
■大會議程及報名表:詳見蘭博網站
http://www.lym.gov.tw/ch/News/content_a.asp?k=94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2010全國古蹟日「嬉遊洄瀾‧花蓮古蹟花路米」9/18、9/19 熱情登場

「古蹟日」創辦於法國,其原意是宣導古蹟保存的重要性,讓國民認識生活週遭的文化資產,1984年開始,於每年九月的第三個週日盛大舉行,免費開放古蹟、美術館、博物館、及各部會辦公室等地方供民眾自由參觀。

010全國古蹟日「嬉遊洄瀾‧花蓮古蹟花路米」

活 動 簡 章

你知道花蓮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日式寺院是哪一間嗎?來到花蓮,除了到海邊撿撿石頭,不知道還能往哪裡去嗎?那你一定要來吉安慶修院體驗這兒古樸素雅,禪味十足的靜謐氛圍,享受浸沐於富含悠遠歷史與人文的濃濃古早味日式風情!歡迎來到花蓮最有東洋味的吉安慶修院,分享在地的熱情、親切、友善與精彩的創意表現,文化局與您有約!

因此今年全國古蹟日活動,花蓮以「嬉遊洄瀾‧花蓮古蹟花路米」為主題,規劃了以慶修院為中心,將辦理「吉野鐵馬嬉遊古蹟」、「發現洄瀾古蹟之旅」、「玩樂古蹟文化市集」、「古蹟彩繪寫生比賽暨展覽活動」等系列活動,期望藉此機會回溯文化源流的脈絡,從已逝的時光中,重新溫習花蓮縣境內的文化采風,並讓更多人認識花蓮豐美的文化資產。

■辦理單位: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主辦單位:花蓮縣政府
承辦單位:花蓮縣文化局
協辦單位:吉安鄉公所、吉安社區發展協會、花蓮縣各國中小學、青溪新文藝學會

■開幕活動:99年9月18日(星期六)上午10時假吉安慶修院舉辦,現場有精采表演節目、創意文化市集及贈送紀念品,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歡迎闔家蒞臨參加。

■活動內容介紹:

1.吉野鐵馬嬉遊古蹟(半日遊)

透過自行車逍遙之旅,認識百年吉野村的歷史、古蹟與生態之美。

◎參加對象:對文化資產有興趣之民眾,並請斟酌體力。公教人員參與活動授予研習時數3小時。
◎活動日期:99年9月18日(星期六),下午14時至17時。
◎參加人數:人數以60人為上限。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99年9月15日止。
◎集合地點:吉安慶修院(花蓮縣吉安鄉吉安村中興路345-1號)。
◎報名費用:每人需酌收100元報名費(包含保險、茶水等),承辦單位另外免費提供導覽解說、餐盒及遮陽帽、防曬乳、古蹟明信片等紀念品,自行車須自備,需事先報名,額滿為止。(若需租用自行車,請另洽當地廠商,每輛租金100元,租車費現場繳納。)

參訪各點:

吉安慶修院(起點)→農改場→吉野拓地開村記念碑→吉野神社鎮座紀念碑→曾家古宅→七腳川溪→親山線自行車步道→軍人宗靈祠→落羽松林步道→初英生態公園→初英線自行車步道→吉野圳→南華菸樓→親水線自行車步道→吉野田園風光(吉安三寶)→吉農冰城→吉安慶修院(終點)。

2.發現洄瀾古蹟之旅(一日遊)

參訪花蓮縣內各文化資產景點,並有隨車專人導覽解說。

◎參加對象:對文化資產有興趣之民眾。公教人員參與活動授予研習時數8小時。
◎活動日期:99年9月19日(星期日)。
◎參加人數:辦理一個梯次,以40人為上限。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99年9月15日止。
◎集合地點:花蓮鐵道文化館(花蓮市中山路71號)。
◎報名費用:每人需酌收300元報名費(包含保險、茶水等),二歲以下幼兒(不佔位)需另收100元保險費。承辦單位另外免費提供導覽解說、餐盒及遮陽帽、防曬乳、古蹟明信片等紀念品,需事先報名,額滿為止。

行程內容/地點

鐵道文化館-->光復鄉阿美族太巴塱kakita^an祖屋、納骨碑、富田古井-->光復糖廠-->玉里社殘蹟-->富里邱家古厝-->掃叭遺址-->鐵道文化館

3.玩樂古蹟文化市集

配合古蹟日辦理花蓮藝術家現場寫生及在地特色藝術文化市集活動。

◎參加對象:一般民眾,自由參加。
◎活動日期:99年9月18日(星期六)。
◎活動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17時。
◎活動地點:吉安慶修院。

4.古蹟彩繪寫生比賽暨展覽活動

辦理親子互動寫生比賽,讓小朋友認識本縣古蹟,提升文化藝術氣息,並增進親子間情感凝聚,啟發對在地文化的認同。

◎參加對象:國中、國小學生及幼稚園小朋友,凡報名參加學生即贈送紀念品乙份。
◎活動地點:吉安慶修院(花蓮縣吉安鄉吉安村中興路345-1號)。
◎比賽主題:以吉安慶修院園區建築、人物、景觀為主。
◎徵件時間:即日起至99年9月5日止,每日上午8時至下午17時, 每週一休館。
◎畫紙提供與收件地點:吉安慶修院服務台。
◎作品展覽:99年9月18日至10月31日止於吉安慶修院展出。

■洽詢專線:花蓮縣文化局文化資產科03-8227121 轉319先生或314小姐

參考網址:http://www.hccc.gov.tw/cultural/sub03/activity_show.php?sn=522#

2010年9月7日

神風、機堡、竹飛機~看那河堤旁的思源里機堡

   太平洋戰爭時,台灣的宜蘭南北機場是日軍神風特攻隊的重要基地之一。當時日軍除了新建南機場之外,也改築位於北側金六結的民用機場(北機場)作為軍用機場,並機場旁建築了許多堅固之飛機掩體(或稱機堡),作為藏匿軍機之所,以避免遭美軍攻擊而造成損失。
    戰後,這些機堡多遭到拆除或閒置荒廢的命運,目前僅存的14座機堡當中,有2座位於宜蘭市思源里,在金六結基地南側靠近宜蘭河堤岸附近。這兩座機堡僅戰後短暫曾為駐軍所用,其餘時間均棄置該處,原本內部漏雨、鄰近髒亂,並為遊民所佔用,且為不良份子聚集之犯罪場所。
   在社區人士與社造單位團體的共同努力下,於民國95-96年由社區認養此兩座機堡,並將靠近宜蘭河堤道路的荒廢機堡整修再利用,內部以社區在二次大戰時的戰爭經驗,及思源機堡的社造參與過程為主題,打造「思源機堡故事館」,外部則透過景觀整修,結合休憩及周邊農園生產的使用,創造出親人親里的綠色公園,達到歷史空間保存活化的目的。
image
機堡屋頂上的竹飛機,乃依照耆老口述,重現當年欺敵竹飛機的型式與工法。現在當然不作欺敵用途,藉由公共藝術再造的過程,這竹飛機跟機堡已成為宜蘭河畔的一個重要文史地標。
image
從宜蘭河堤遠眺思源機堡。跟其他機堡(如進士里機堡)較不同的是機堡上方的土堆或草皮已被移除,露出原始的鋼筋水泥表面。
image
image
至今,思源機堡已逐漸經營為思源社區的交流中心。並且有以機堡、麻竹環境、社區老少為主題,結合生產與生活的教育學習活動,如一年一度的思源麻竹筍文化節、竹筍美食的研發、認識機堡文化巡禮、小朋友畫機堡、耆老說故事…等等。
image
    在太平洋戰爭神風特攻隊的大時代歷史軌跡下,蘭陽平原上其實有著各種融合於日常生活之中的戰爭故事,圍繞著蘭陽溪、南北機場、機堡、八角塔台等這一系列至今仍存在的軍事地景空間。戰爭期間除了造竹飛機外,還有推飛機、躲空襲、殊開、當公工、看轟炸…等等歷史留存在社區老一輩的記憶中。藉由思源機堡的載造與活化利用,讓這些歷史空間充滿豐富有趣的人文精神,也成為宜蘭鄉土教育、社區文化傳承的重要素材。
image
值得一提的是,機堡旁有個地下水井,不需要搬動把手,水龍頭不時的擁出沁涼的湧泉。炎炎夏日在這裡納涼、玩水真的是很享受呢!
image
看官們可能會想問這思源機堡怎麼去呢? 嗯就在宜蘭河堤的永金二橋旁邊,就會清楚看到 思源機堡的指標囉!
image
image
接下來讓我們跨越時空,從1945年美軍的空拍圖(中研院掃描典藏)看看這兩座機堡的位置。
image 
宜蘭北機場在戰後的命運如何呢? 右側變成了金六結的基地,左側多作農業的使用。中間則有老舊眷舍,以及一個規模還蠻大的幼稚園唷。
image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北機場

2010年9月5日

利用Google map街景與路線導覽至目的地標點!

隨著平板觸控電腦如IPAD的普及,未來的路線導覽除了一般的車載系統(汽車導航),利用行動平台直接作路線導航將會是一個重要的趨勢。讀著們其實就算沒有行動導覽平台設備,利用google map就可以一起走一趟文史地景之旅唷…

舉個例來說吧!上一篇文章介紹了進士里的機堡,也許讀者你也想走一趟去看看。只要在筆者上篇文章後面的google map中,點擊地標小視窗左下方的<路線>,就可以一起走旅行去囉!

image 

點擊<路線>後,就會進入google 地圖網頁,在左側<規劃路線>的B目的地,就會直接顯示地標點的座標,此時只要在A輸入出發地址即可。

image

筆者就以羅東車站後站為例(這是台北往宜蘭葛瑪蘭或首都客運下車點附近),看看google map怎樣幫大家作線上的路線導航。

image

輸入地址後,點擊<規劃路線>,下方就會出現建議路線指示,例如開車走台九線,大概要花24分鐘,哪些路口須要轉彎,各走多遠馬上就顯示出來。右側視窗則是完整的路線地圖。

image

在左側的路線指示欄中,點擊各路口的image按鈕,就可以右側視窗看到路口街景跟地圖的對照囉~

image

image

下圖是目的地前最後一張路口街景,畫面中的箭頭,很清楚的告訴讀者要左轉囉~

image 

此時,用滑鼠移動畫面,就可以看到左側的進士里機堡了。

image

Google map的功能還不只如此,有沒有注意到視窗右上方的<相片>,點擊相片就可以看到別人提供的地景照片,可更清楚觀賞目的地相關實景照片唷~

image

有趣嗎? 不妨自己動手在google map上走一趟吧!

image

2010年9月4日

宜蘭最美的軍事地景:進士里機堡的活化與再利用

太平洋戰爭時期,日軍為避免停放在陸地上的戰鬥機遭到美軍攻擊,而於南北機場附近興築了許多機堡(飛機掩體),進士里飛機掩體1位於進士路,掩體保存良好,前方尚留有一座30公分厚用來抵擋砲屑彈殼的混凝土牆,在戰後曾被國軍接收使用,正背面加砌磚牆,掩體旁有台灣菸酒公司宜蘭酒廠所贈之酒槽體,為槽體再利用之景觀藝術。進士里機堡有兩處,兩者皆在2002年年6月21日被登錄為文化資產(歷史建築)。
所謂的機堡(飛機掩體)為鋼筋水泥弧形屋頂,上頭覆土植草偽裝,停放俗稱<紅蜻蜓>的日軍戰鬥機,機堡長度約15公尺,正面寬約22公尺,高約3公尺多,後面較窄,高度也不到2公尺。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軍機降落後由軍伕推到機堡,機頭朝外機尾朝內擺放。起飛前再從機堡推到跑道頭,以節省油料。
戰後機堡曾有國軍部落近駐,加砌磚牆、廚房,並備有發電機等裝備。後來因為潮濕、窄小、居住品質差;或因部隊整編等因素陸續搬離。機堡曾被民眾占用當倉庫,經政府及社區整修,開發成社區文史景點與活動據點。進士里一號機堡,2006年宜蘭縣文化局委請建築師設計,將之整修,作為文化志工活動之用。
image
進士里一號機堡旁外觀,旁有宜蘭酒廠贈送的大酒槽,並設計為景觀藝術。
image
進士里一號機堡的正面,前有綠意盎然的造景。
image
機堡前方別具風味的洗手台。
image
機堡前方的植栽與造景。
image 
機堡磚牆上緣的十字型通風口。
猜猜看,進士里一號機堡,目前正作什麼用途呢?
……………………答案揭曉 是 教堂!!
有圖有真相~
image
再來一個問題~那旁邊的大酒槽,要做什麼用途呢?
image
兒童遊樂場? 不是
瞭望台? 不是
火箭發射器? 不是..
答案揭曉~~
image
猜到了嗎? 是廁所唷~~
image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進士里的二號機堡。一樣是機堡,命運卻大不相同唷~

進士里二號機堡,隱身在一個很不容易察覺的樹叢中,入口有個造景棚架。(筆者繞了兩圈才發現機堡隱身在後頭。
image
image 
進士里2號機堡,位於進士路農田中央,此飛機掩體屋身構造一樣為弧形窟窿式,正面未砌磚牆,保有當時飛機進出口大小,結構保存良好,在戰後曾被國軍接收使用,現已閒置不用。二號機堡雖然沒有一號機堡的美觀,卻保留了原有的風貌,留下了很好的歷史教材。
image
草叢實在有點高,筆者怕有蛇…所以就只好用遠鏡頭拍攝囉~
image
接下來讓我們從美軍空拍圖(1945),看看這兩處機堡跟宜蘭南機場的相對位置吧!image
image
下圖為現況GOOGEL EARTH衛星影像。很不容易判別出來吧!
image
想知道這兩處機堡的詳細位置資訊嗎? 參考一下的GOOGLE MAP,設定路線去遊覽看看吧!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南機場

即將消失的宜蘭南機場~飛行場週邊軍事地景的考察

隨著宜蘭縣政中心的開發,週邊的竹科城南基地與清大宜蘭校區也已開始動工,而這兩個基地的現址正是日治末期的宜蘭南機場。筆者利用暑假探訪這工程圍籬內即將消失的機場跑道,並勘查週邊的軍事地景…
image
由於現址正在進行整地,且用工程圍籬隔開,以下是筆者實地勘查時所記錄的GPS軌跡。宜蘭南機場週邊現存的日治軍事地景,主要有(1)八角形塔台(2)風向帶(3)機堡(六處),看官們要不要先猜猜看這些地景會在衛星影像中的哪些地方呢?
image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1945年美軍所拍的偵查空照吧! 仔細觀察跑道週邊的建築物與滑行道…
image
image image
跑道左側的機堡(飛機掩體)群 跑道中間地帶兩側的塔台與風向帶
image
跑道南側的V型圍籬(飛機停放處)
目前南側的V型圍籬已經消失,但相較於台灣其他地方的飛行場,宜蘭南機場算是比較幸運的了。跑道北側的塔台、南側的風向帶以及跑道左邊的六處機堡,在戰後並沒有被拆除,只有在歲月的洗洗禮中頹圮..隨著文化資產保存法的公告施行,八角塔台於91年6月21日被登錄為宜蘭縣歷史建築,而風向帶則是在94年10月28日登錄。
(1)八角塔台
南機場八角塔台為是1943年日軍在宜蘭建築的軍用機場,南機場八角塔台是為了因應太平洋戰事,作為引導軍機起降而興建。八角塔台位於南機場北側,結構使用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建成,造型特殊為三層樓高之八角塔台,但實際室內樓層僅有二層,第三層為半開放式觀測台。目前南機場八角塔台因廢棄無人使用,一樓被植物攀附包圍而難以進入內部。
image
(2)風向帶
南機場風向帶位於宜蘭市建業路22-92號東北側,為量測飛機起降所須之氣候資料之用,其建築屬磚砌方形建築,牆上開設兼具通風與防禦之效的長形窗,屋頂以混凝土築成,其上覆土成倒梯形以達欺敵掩飾之效,混凝土屋頂上架設木桿,以懸掛探測風向之旗子。
image
(3)機堡(飛機掩體)
機堡俗稱飛機掩體,推測應建於1943(昭和18)年,日軍在南機場週邊建築軍用機場以因應太平洋戰事之時,在南北機場旁興築了許多機堡作為藏匿軍機之所。目前跑道左側的六處機堡都在工程圍籬內或軍事管制區,下圖為筆者從道路旁拍攝,機堡以為樹林所包覆,難以辨識。但有趣的是,這機堡旁邊還躲了兩台坦克車唷!
image
隨著竹科城南園區及清大宜蘭校區的動土,許多人可能會擔心這些文化資產的命運。根據相關單位的規劃資料,風向帶跟三處機堡在工程基地的外面,八角塔台在科學園區基地內,另外三處機堡則被納入清大校區的範圍。清大將保存這三處機堡,而跑道則會被規劃為景觀帶,如下圖。我們只能祈禱這些基地外圍的文化資產也能被妥善的保存了…
image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南機場
 
G-contents@NDHU Copyright © 2009 Blogger Template Designed by Bie Blogger Template